清廉故事我来讲|“四知先生”杨震
杨震,这位东汉时期的华阴人士,不仅以其人格的正直与学识的渊博而著称,更是以其坚定的廉洁操守,成为了后世传颂的典范。他的故事,如同一股清流,穿越历史的长河,至今仍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。
杨震,被誉为“关西孔子”,这不仅是对他学术成就的高度赞誉,更是对其品德修养的肯定。在那个时代,他的名声如日中天,朝廷屡次邀其出仕,但他始终以教书育人为己任,淡泊名利,数度婉拒。直到年过半百,面对国家的迫切需要,他才勉为其难,踏入官场,这份对个人理想与国家大局的权衡,体现了他深沉的家国情怀。
在前往东莱上任的途中,杨震在昌邑邂逅了旧日门生王密。王密感念师恩,深夜赠金,试图以此表达感激之情。然而,杨震坚决不收,他那句“天知、地知、你知、我知”,不仅是对王密的警醒,更是对自己廉洁信念的坚守。这一幕,不仅是个人道德的光辉展现,也是对后人关于廉洁自律的深刻教育。
在担任太尉期间,杨震更是将廉洁之风贯彻始终,面对种种诱惑与请托,他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原则,即便是同僚之间的请求也不例外。他深知,作为国家的栋梁,必须以身作则,维护公正公平,这是对职位的尊重,更是对民众的负责。
更为难能可贵的是,杨震身处高位,却依然保持着简朴的生活方式,不为物质所动,不为私欲所惑。面对他人劝其为子孙积累财富的建议,他淡然回应:“让后世知道他们都是清白人家的子孙,这就是最丰厚的遗产。”这番话,彰显了一位智者对于家族荣誉与个人品格传承的深刻理解。
“以史为镜,可以知兴替;以铜为镜,可以正衣冠;以人为镜,可以明得失。”杨震的故事,正是这样一面镜子,它映照出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崇尚廉洁、追求高尚的精神风貌。在新时代的教育领域,每一位教师都应以杨震为榜样,将廉洁视为师德之根基,教育之灵魂。我们承担着塑造未来、启迪智慧的重任,更应铭记教育的初心与使命,坚守内心的纯净与高洁,不仅传授知识,更要传递正直与廉洁的价值观,让孩子们在成长的道路上,能够以清廉为帆,以品德为舵,乘风破浪,勇往直前。
让我们携手,将廉洁之光融入日常教学,让校园成为一方净土,培养出更多拥有高尚情操、正直心灵的下一代,让廉洁之花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田绽放,让我们的社会因教育的力量而更加美好。
作者:千灯镇亭林小学 陈奕涵